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一、专业概况
学科门类:医学技术类
专业名称:医学检验技术
专业代码:101001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标准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仪器设备及先进医学检验技术,能够在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科研机构及医药公司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卫生检验及医学实验室工作,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应用型高级医学检验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与特色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热爱医药卫生事业,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为人民健康服务而献身的精神。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5.具有良好的沟通意识;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人格和个人信仰。
6.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7.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实事求是,依法行医,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检验基础、寄生虫学检验技术及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评价、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掌握解常用医学检验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3.具有医学英语、数理统计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相关专业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具有相应的科学研究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三)技能目标
1.掌握常用临床标本采集的基本技术。
2.掌握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及医患沟通技巧。
3.掌握标本及检验申请单的受理及验收原则,与临床师生的沟通技巧。
4.掌握标本检测前的处理技术和注意事项。
5.掌握常用临床标本检测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
6.掌握常用检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7.掌握对异常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特色
根据我校“十三五”发展目标,结合培养目标和医学检验专业特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具有以下特色。
1.培养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能适应各类实验室检验技术工作的专业人才;
2.具备热带医学知识,熟知热带病相关病原体的实验室检验技术的专业人才。
(五)行业及工作要求
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医学检验中心、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保和卫生检疫等部门,在上级检验医师或检验技师的指导下从事医学检验工作,成为检验技师。也可从事医学研究、医学检验技术开发与营销工作。
四、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五、主要课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病理学、临床医学概论、寄生虫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生化检验技术、临床检验基础、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常用检验技术与仪器学和卫生统计学,共15门课程
六、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
(一)课程设置及说明
1.课程设置 必修课40门,共2774学时(含指导性学习161学时),其中通识教育版块948学时,专业基础版块971学时,专业教育版块855学时,素质拓展课板块118学时。选修课分为三个版块,其中专业限选版块,15门,415学时;公共选修版块及特色选修版块需修满5学分。第二课堂需修满5学分。
(1)通识教育课版块: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军事课、体育、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和创业基础。
(2)专业基础课版块:主要开设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和公共卫生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包括医学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仪器分析、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课程为临床医学概论,公共卫生课程为卫生统计学。
(3)专业教育版块:主要开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包括检验医学导论、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输血与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和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技术。
(4)素质拓展课版板块:开设创业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拓展英语、艺术鉴赏、常用应急救护技能等课程。
2.教学方法改革:
(1)PBL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安排一定比例学时的PBL教学。
(2)指导性自学:绝大部分必修课程开展指导性自学。
(二)主要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
1.基础医学与相关课程实验:
(1)形态学课程群:包括医学遗传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2)病原生物学课程群:包括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3)机能学课程群:包括医用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2.医学人文技能: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检验科研基本方法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同时涵盖人际沟通、医学社会学等实践教学内容。
3.临床医学基本技能:包括临床医学概论的实践教学
4.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实验:包括临床检验基础、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寄生虫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脱落细胞学检验和临床输血与检验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5.生产实习:共52周,检验专业实习44周。其中:临床检验学(含门诊)10周;临床血液学 6周;临床生物化学 10周;临床微生物学 6周;临床免疫学 4周;血库 2周;分子诊断或新技术4周;实习岗前培训1周;机动1周。其余8周供学生准备毕业论文答辩。第8学期末学生回校参加毕业教育、论文答辩等。一般在第6学期第15周进行岗前培训。
6.第二课堂:
(1)开放实验室:利用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检验仪器性能评价、专业实验技能训练和实验技能大赛。
(2)科研能力培养:开设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
(3)社会实践: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技能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活动以及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考核及说明
1.医学检验部分课程实施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改革,学生课程成绩评定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考核占60~50%,终结性考核占40~50%。形成性评价包括实验考试、标本考试、课堂讨论、小组学习、网上讨论自主学习、观察记录、教学实践活动、作业及出勤率等。
2.基础医学、医学检验等课程实施课程结业考试,考试不及格者可根据学生要求准予重修,于课程结束后的下一个学年进行,重修考试合格者,其成绩纳入学期考试记录。其余不及格者于课程结束后第二个学期,由教务部统一安排进行补考,补考合格者,在其学期考试记录中为“及格”。否则,将按照学校学籍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加强生产实习考核 每个学生在实习轮转出科时,均应接受出科考核。
4.毕业考核 以毕业论文答辩形式进行,包括选题、开题报告及综述、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和翻译等内容,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毕业及学位授予
在校四年按教学计划修完全部必修课程(含毕业实习和/或毕业论文)合格,并达到规定的选修课和第二课堂学分要求,品行操行鉴定合格者,准予毕业。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授予学士学位。
附表:
环境科学专业
一、专业概况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名称:环境科学
专业代码:082503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标准学制:四年,高中起点普通高等教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企业与科研单位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控制、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与特色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诚信、友善、守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愿为祖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3.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国际化视野;
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来指导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
6.具有个人诚信和团体意识;热爱环境保护事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
(二)知识目标
1.工具性知识: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
4.环境经济管理知识:具有基础的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知识。
5.工程技术科学:具备相关的环境工程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6.专业知识:具有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三)技能目标
1.获取知识能力:具有强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与资源的能力,能够跟踪了解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前沿与发展动态;
2.应用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专业领域内综合实验能力;
3.创新能力:在本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科技研究能力;
4.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和交往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团队意识。
(四)培养特色
bwin必赢环境科学专业是国内率先在医学院校开办环境科学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专业培养方案在符合教育部关于“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基础上,构建了体现医学院校学科背景的课程体系,拓宽与医学领域相关的就业渠道。同时,注重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紧密围绕热带地区环境特点,开展本科生的自主创新实践教学。
(五)行业及工作要求
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控制、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四、主干学科
环境学、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
五、主要课程
环境学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处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土壤学、清洁生产原理共14门。
六、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
(一)课程设置及说明
1.课程设置
课程总门数为52门,其中必修课程共38门,专业限选课共14门,总学时3181。平均周学时27.2。
必修总学时2695,其中理论学时1822,实验学时738,PBL学时135。另外设置自主学习学时159,实验学时占总学时比例22.9%(体育实验学时不计入)。必修课平均周学时为23.0,平均每学期考试门数为5门。
选修课总学时486,其中理论学时443,实验学时43,自主学时16。
课程主要包含四个板块:
(1)通识教育课版块
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军事课、体育、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创业基础共12门,总学时894,其中理论学时583,实验学时311,自主学时54。
(2)学科(专业)基础课板块
包括:无机化学(甲)、线性代数(乙)、高等数学(乙)、大学物理学、有机化学(乙)、生物化学(丙)、分析化学(甲)、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环境地学、环境科学认知实习、仪器分析(甲)共12门,总学时871,其中理论学时648,实验学时187,PBL学时36,另外设置自主学习学时51。
(3)专业核心课板块
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处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土壤学、清洁生产原理、环境与健康、环境资源法共14门。总学时930,其中理论学时591,实验学时240,PBL学时99,另外设置自主学习学时54。
(4)专业限选课板块
包括:大学语文、拓展英语、专业英语、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基础篇)、ACCESS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常用应急救护技能、艺术鉴赏、生命科学导论、海洋科学导论、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经济学、实验设计与数理统计、环境科学进展专题、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共14门。总学时486,其中理论学时443,实验学时43,另外设置自主学习16学时。
(5)素质拓展课板块
素质拓展课主要包括公选课和第二课堂部分,公共选修课需修满5学分,第二课堂需修满4学分。
2.教学方法改革
理论教学方式由课堂讲授、PBL和指导性自学三部分组成,以课堂讲授为主,PBL课程以PBL、CBL和TBL等形式开展。核心课程全部设置PBL教学模式,PBL占总学时的10.6%,指导性自学占总学时9.1%。
(二)主要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
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第二课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创新性科研训练等方面,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专业基础课程实验
主要为化学类实验,强化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熟悉实验仪器,实验学时占总学时比例21.5%。
2.专业技能实验
主要以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化的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核心课中实验课共8门,实验学时占总学时比例25.8%。
3.第二课堂
主要以课外活动为主,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和挑战杯竞赛,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另外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技能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活动以及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共30周,其中实习18周(安排在第7学期),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12周(第8学期)。
(三)课程考核及说明
1.专业课程考核
环境科学专业核心课考试向过程性考核侧重,期末考试占40%~50%,平时成绩占50%~6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实验成绩、实验考核、作业、出勤率、课堂讨论、主题汇报、网上讨论自主学习等。考查课考核方式主要以小论文、开卷考试等形式开展。
2.实习考核
因各实习单位业务不同,实习结束后经实习单位考核通过,考核内容依据实习内容而定。
3.毕业考核
以毕业论文答辩形式开展,包括选题、开题报告及综述、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和翻译等内容,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毕业及学位授予
在校四年按教学计划修完全部必修课程(含毕业实习和/或毕业论文)合格,并达到规定的选修课和第二课堂学分要求,品行操行鉴定合格者,准予毕业。
在规定时间内,所修读课程及外语考试达到学校要求,且品行操行鉴定合格者,由学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八、学分制管理
本版教育计划拟开展学分制管理,具体要求另见相关规定。
附表: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一、专业概况
学科门类:医学技术类
专业名称:卫生检验与检疫
专业代码:101007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标准学制:四年,高中起点普通高等教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之关联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先进卫生检验技术,具备初步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能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求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科研发展潜能;能够胜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口岸及同卫生检验与检疫相关机构的卫生检验工作以及其他医学技术实验室的工作,能够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卫生检验检疫工作和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
三、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我国卫生检验与检疫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3)具有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医德。
(4)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卫生检验检疫工作,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将人民的健廉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5)具有极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公正执法,以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己任。
(6)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虚心好学,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追求卓越。
(7)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8)具有强烈的生物安全意识,正确对标本进行处理和保存,避免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二)知识目标
(1)掌握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与检疫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掌握对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监测和监督的基本知识。
(3)掌握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行为心理因索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4)掌握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以及毒理学研究方法。
(5)掌握对健康相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评价的知识和方法。
(6)掌握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危险因子的检验检疫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7)掌握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
(8)熟悉检测结果在卫生检验与检疫相关领域的具体应用。
(9)熟悉国家卫生法规与卫生政策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实践。
(10)了解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
(三)技能目标
(1)掌握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卫生检验检疫、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食品理化检验、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等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检验检测实验案管理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熟悉常用卫生检验与检疫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5)了解卫生检验与检疫发展动态,跟踪本学科发展。
(6)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
(7)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及疾病发生和流行规律的科学研究能力。
(8)具有医学英语、数理统计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9)具有自主创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培养特色
系统掌握卫生检验与检疫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结合海南全岛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国家战略,掌握常见热带病流行发病特征,熟悉对热带常见人畜、动植物病原媒介携带、分布及生物学特征。毕业后能从事相关疾病预防控制、食品检疫、职业卫生检验、环境监测、商检、质检等工作及科学研究。
五、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学。
六、主要课程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食品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化妆品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化检验技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媒介生物学及其控制、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卫生统计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学共25门。
七、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
(一)课程设置及说明
1、必修课48门,共3215学时,其中通识教育版块894学时,专业基础版块1434学时,专业教育版块887学时。选修课中专业限选课3门,共108学时。
(1)通识教育板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军事课、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高等数学、医学物理学。
(2)专业基础板块: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媒介生物学及其检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分析化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概要、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仪器分析、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卫生微生物学。
(3)专业教育板块:食品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化妆品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化检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卫生统计学、实验室管理与生物安全、卫生检验检疫学。
(4)专业限选版块:实验动物学、热带医学、专业英语。
八、毕业及学位授予
在校四年按教育计划修完全部必修课程(含毕业实习和/或毕业论文)合格,并达到规定的选修课和第二课堂学分要求,品行操行鉴定合格者,准予毕业。
在规定时间内,所修读课程及外语考试达到学校要求,且品行操行鉴定合格者,由学校学位委员会授予学士学位。
bwin必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热带医学班)教育计划
学科门类:医学 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专业代码:100201K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标准学制:五年,高中起点普通高等教育
根据我校办学定位和国家临床医学专业质量标准,培养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追 求卓越,在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基 础上,还具备扎实临床疾病包括热带病的诊治及防控知识,较强实践能力、管理能力、 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包含热带医学在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等相关工作 的高素质新型应用型医学人才。
三、培养要求与特色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医疗机构、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医疗工作,并具有发展潜能。
Copyright © 2022 海南医科大学热带医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