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实施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技术开发 >> 产业化实施 >> 正文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03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分析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基础,通过聚集多种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打破创新壁垒,形成互助合作、互利共生的创新共同体, 推进成果转化。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中,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是三大核心主体。

其中,高校以学科研究为导向,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进行基础知识研究和创新,在专业领域内增强自身的核心能力,形成知识壁垒。虽然高校在基础知识资源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方面有所不足,因此高校一般是通过签订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机会,同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而科研机构集聚优势科研资源,需要联合优势科研力量,通过与企业、高校等共同参与项目研发,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后投入市场,从而带来经济收入。

企业是科研项目需求方和市场需求提供方,大部分企业的科研方面能力较为薄弱,需要借助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发设备、人才等优势,同时企业能够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化,带来经济效益并促进就业。


政策红利助推

深化产学研合作


政策制度、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形成的外部环境条件, 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系统的健康运转,以及核心节点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或者促进作用。

政府则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风险准备金等政策支持助力产学研合作,为产学研合作营造便利的环境, 同时通过产学研合作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国内主要产学研合作模式

1、高校主导型

高校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又可以被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科性公司,各大高校依托学科优势创办企业,一方面可以有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得到收益,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高校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

2、大学科技园模式

由高校或科研机构提供核心技术,企业提供资本支持,科技园区内部具有良好的研究场所、设备和创新环境, 可以促使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更好相结合。

3、依托项目型

以签订项目为依托促进产学研合作,在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发挥了服务社会的功能。例如,由政府主导的国家重要科技项目,对国家科技实力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企业主导的项目,以企业的经营需求为出发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参与主体通过签订科研合同,进行研发和创新,这种模式实现企业效益与人才培养的双重目的。

4、联合培养型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产学研合作除了要实现传统提升企业效益和高校科研能力的目标,更注重实现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订单式培养”,这种方式下,高校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定向培养专业性人才,例如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


在产学研合作生态体系中,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由企业带头积极创新产学研合作 模式,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一方面,企业要转变发展观念,很多小型企业缺乏产学研合作意识,试图通过自身力量进行研发创造,最终往往无法度过漫长的研发周期。人才是最活跃的“生产力”,更是企业健康运转和成长壮大的“血液”, 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良好的人才和科研合作体系,集中资源和力量发展核心竞争能力,开拓市场。

另一方面,企业要不断更新管理体制,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克服内部 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障碍,使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之 间形成良性循环发展,以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依托现代科技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资源的有限性、信息交流延迟 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高校与高校、企业与企业、科研机构与科研机构之间会产生激烈的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争夺行为。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由政府保驾护航,各个主体积极参与的一流产学研合作官方服务平台,让各大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匹配到更加合适自己的合作伙伴。我国的产学研合作主要发生在某一 地区内部或者是邻近地区,因其地理位置更近,合作成本更低。然而,跨区域的产学研合作,可以通过区际要素共享,充分增强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提升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不断拓展合作范围、多样化合作模式,降低生态位重叠程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强调从整体的角度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系统,助力于产学研合作形成多方面、多层次、 立体化网络合作结构,借助区域或跨区域的大数据平台、科技经纪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和技术交流交易平台,按产业链汇聚融合研发创新资源,共建协同创新资源中心,营造动态集群综合体,方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相互了解研发成果信息、联合组建攻关团队,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海南省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创伤与灾难救援研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2024

地       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3号力行楼C栋1层

联系电话:0898-66892503 

微博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